



近日,公安部、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民政部、文化和旅游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國家廣播電視總局聯合公布《國家網絡身份認證公共服務管理辦法》,自2025年7月15日起施行。目前,國家網絡身份認證公共服務平臺已經上線運行,用戶可通過國家網絡身份認證App申領并使用網號、網證。(據《人民日報》5月26日報道)
從線下掃一掃付款,到線上簽署電子合同,基于個人真實身份信息的認證服務為網絡空間辦理業務奠定信任基礎,也讓相關服務更便捷。然而,這種便利背后,往往隱藏著非法采集信息、信息泄露、信息濫用等風險。
國家網絡身份認證公共服務平臺,通過“網號+網證”機制將傳統身份證信息轉化為加密的虛擬憑證,以匿名化技術保護公民身份信息數據,并按照“最小必要”原則收集信息、“最小化提供”原則提供信息。人們通過該平臺核驗身份,不用出示實體身份證,無需反復輸入公民身份號碼,實現公民身份信息“可用但不可見”,大大降低了個人信息泄露的風險,還能提升網絡交易的安全性和便捷性。
互聯網時代的個人信息保護,已成為各界高度關注的問題。國家網絡身份認證公共服務,為個人信息穿上一件防護衣,助力我們更好享受數字生活的便利和快捷。
記者:王藝